因为不想浪费已经不多的考研时间,我一直没管十一月的三门专业课考试,准备考前一天用最短的时间应付掉这些烦人玩意儿。基于这样的情况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死背……那不如不背,反正过不了。所以我边背边试总结出了一些记忆方法,由于是摸着考试过河的缘故所以越到后面背的越好,最后一科要背的最多,结果我背的时间最少,满满八页A4纸我大概六个小时背完了,所以还是有效果的

现在也没心思详细写,就是简单记一下

最主要的思想是挑出关键词,但如果只挑出关键词但却没有进一步的处理,这个关键词挑了也没用。所以,如果问题的答案是多个并列条目的话,则必须想办法让挑出的每一个关键词在逻辑上有所关联,可以是顺序逻辑关联,比如,有“刚度”就不容易“变形”,有“变形”就引起了“应力”,有“应力”自然“寿命”减短;也可以是某些容易记忆的并列性关联,比如“加铺桥面铺装”、“增大肋梁”、“增设主筋”、“喷射混凝土”这四条就可以直接记为“上下内外”。实在找不出规律也可以尽量把关键词变成一个字,如果条目不多的话背着也特别好背。但对于条目多的题目,关键词背起来其实更烦,所以我化用了下内存的二级索引。。。额顾名思义就是把关键词再归类,归类方法还是刚刚说的方法,可以是逻辑性或者并列性的归类,反正只要容易记就行,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谐音逻辑顺口溜什么的这些奇巧淫技都用起来,哪个好用用哪个,不过,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挑关键词。如果是步骤性的问题,关键词中也必须要体现出逻辑顺序,因为步骤本身自带逻辑,所以这个容易点,其余注意点同上。像这样一处理后,就可以做到在想起第一个关键词时就可以揪出所有关键词,然后顺着关键词揪出你对相应句子的记忆,之后背好句子就行。

这样的话保守估计大概能用小于等于死背一遍的时间背完一遍,关键是这样背完一遍的话除了某些细节别的基本不会忘,要是死背就惨了,没三遍不成的。

还有一个只有一科用上的技巧,就是调用。比如有个“强度、厚度、压实度、孔隙率、含水量、弯沉值”,记成“三度量值率”后(肚量、直率),后面七八道题都要用,有些可以直接用,有些只用到了其中几个还得注意不能搞错顺序,那就“一三度”、“三一度”、“三一度率量”的记。反正记住一句吃遍天,有时候出现在简答题里的话,关键词都不用挑整道题就顺出来了,感觉还挺爽的。

相比整段话,对句子的记忆更容易,所以背书的时候只要背到想起关键词就能背出整句话这种程度就够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是背句子的时候也不是瞎背,除了稍微用一下上面的技巧,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用心背!别乌拉乌拉背的贼大声,脑子里想的是对面姑娘好漂亮。说起这个,你说“出声背书有利于大脑二次记忆”这句话别不是伪科学吧。反正据我这两天观察,有时候我自己脑子里都过了两遍了,很多人出声背一遍都念不完,而且想必还有一部分人是“对面姑娘好漂亮”的复读机。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人各有所爱吧。反正我就知道一点,在心里不出声地背是正儿八经地在全功率开动大脑——我一直觉得只有让大脑真正忙起来记东西才会快,关键是这样还不用喝水……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以后就是一个坚定的无声主义背书派了。

扯远了,我不是说背句子要用心背嘛,为啥,因为要理解句子意思的逻辑,有的句子想起了关键词就能整个揪出来了,但有些句子前后半段割裂太严重怎么也连不到一块,这时候一个逻辑是顺不下来的,你背完这个句子要做到的是,想起这个句子的同时就想起来几个关键词,或者说理解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或者说想起所有关键用词等等,然后把自己的措辞填入句子的骨架就行,所以必须要用心理解句子的意思。

可能还有一些那种等到用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零碎技巧,这类技巧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一些的,想起来再说吧。另外如果有人要借鉴这个方法的话千万不要死搬硬套,而是要把它当作发明适合自己的方法时的灵感来源,毕竟背诵的材料那么多,再好的方法也没可能覆盖到全部情况。所以,最关键的是在实际背诵的时候要多想!要多试!最后,这个方法到十二月我要背肖四的时候估计还得再完善一下,毕竟这三门专业课考试我是过了就成的态度,有时候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后具体的用词我就没咋记了,我猜肖四应该要背的精确一点,到时候再看吧。

唉,说好了简单记一下的,到底没忍住